什么是卵巢破裂?
什么是卵巢破裂?
卵巢破裂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可能引发急性腹痛的妇科急症,通常发生在育龄女性身上。它指的是卵巢组织因内部压力过高、外力撞击或病理因素导致其包膜或实质发生破裂,从而引起内出血、剧烈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尽管卵巢破裂并不常见,但因其症状与多种急腹症相似,容易被误诊,因此了解其成因、表现和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一、卵巢破裂的类型
卵巢破裂主要分为两大类:生理性破裂和病理性破裂。
生理性破裂(黄体破裂).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多发生于月经周期的后半段,即排卵后形成的黄体期。排卵后,卵泡塌陷并形成黄体,黄体内富含血管。在某些情况下,如剧烈运动、性生活、腹部受到撞击或用力排便时,黄体内的血管可能破裂,导致出血和卵巢包膜破裂。由于黄体本身血供丰富,破裂后出血量可能较多,引发急性腹痛。病理性破裂
这类破裂通常与卵巢本身的病变有关,如卵巢囊肿、卵巢肿瘤或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当这些囊性结构增大到一定程度,或受到外力影响时,可能发生破裂。尤其是卵巢囊肿扭转后缺血坏死,也可能导致破裂。病理性破裂往往出血量更大,症状更严重,需紧急处理。
二、常见诱因
- 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如跳跃、跑步、举重等,可能增加腹压,诱发黄体破裂。
- 性生活:性高潮时盆腔充血,加上体位变化和机械刺激,可能促使黄体或囊肿破裂。
- 外力撞击:如跌倒、车祸或腹部受到直接撞击。
- 用力排便或咳嗽:腹压突然升高也可能成为诱因。
- 卵巢病变:如囊肿、肿瘤等本身结构脆弱,易发生破裂。
三、主要症状
卵巢破裂的典型症状包括:
- 突发性下腹部剧痛:通常位于一侧,疼痛可迅速扩散至整个下腹甚至全腹。疼痛性质为持续性或阵发性,可能伴有恶心、呕吐。
- 阴道出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尤其是在黄体破裂的情况下。
- 腹腔内出血表现:若出血量较大,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前兆。
- 腹部压痛与反跳痛:体检时可发现患侧下腹明显压痛,严重时出现腹膜刺激征。
值得注意的是,卵巢破裂的症状与宫外孕、急性阑尾炎、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疾病极为相似,因此必须通过专业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四、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会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确诊:
- 超声检查(B超):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观察卵巢是否有囊肿、积液(提示腹腔出血)及破裂征象。
- 血常规与HCG检测:排除宫外孕,评估出血程度。
- 后穹窿穿刺或腹腔穿刺:若怀疑腹腔内出血,可通过穿刺抽取不凝血来确认。
- 腹腔镜检查:既是诊断手段,也可同时进行治疗。
五、治疗方式
治疗方案取决于破裂的严重程度、出血量及患者的一般状况:
- 保守治疗:适用于出血少、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腹膜刺激征的患者。可通过卧床休息、止血药物、观察生命体征等方式处理,多数黄体破裂可在数天内自行吸收。
- 手术治疗:对于出血量大、出现休克或病情持续恶化的患者,需紧急手术。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探查、止血、清除积血,必要时切除破裂的卵巢组织或患侧附件。
六、如何预防?
虽然无法完全避免卵巢破裂,但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风险:
- 避免在月经中期(排卵期)及黄体期进行剧烈运动或高强度体力活动。
- 注意性生活姿势,避免过度激烈。
- 定期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卵巢囊肿等病变。
- 若已知有较大卵巢囊肿,应遵医嘱考虑手术切除,以防破裂或扭转。
结语
卵巢破裂虽属急症,但只要及时识别症状、尽早就医,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作为女性,应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尤其在出现突发性下腹痛时,不可掉以轻心。对于SEO工作者而言,撰写此类健康科普内容时,应确保信息准确、语言通俗,并结合用户搜索意图,提供实用、可信的知识,帮助读者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