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医治中为什么有些患者取到卵子会比拟少
试管医治中为什么有些患者取到卵子会比拟少
.
在辅助生殖技术(即试管婴儿,IVF)的治疗过程中,取卵是关键的一步。许多患者满怀期待地进入取卵环节,却在术后得知“取到的卵子数量偏少”时感到困惑和失落。为什么同样是进行试管婴儿,有的人能取到十几甚至二十多枚卵子,而有的人却只取到几枚,甚至更少?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生理、病理、治疗方案及个体差异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卵巢储备功能是指卵巢内剩余卵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可募集和发育的卵子数量。这是影响取卵数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 年龄因素:女性年龄是影响卵巢储备的最重要变量。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35岁以后,卵巢中的原始卵泡数量急剧减少,卵子质量也逐渐下降。因此,高龄女性即使经过促排卵治疗,也可能仅获得少量卵子。
- 卵巢早衰或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部分女性在40岁前就出现卵巢功能衰退,表现为月经紊乱、激素水平异常,基础卵泡数量(AFC)显著减少,AMH(抗缪勒管激素)水平低下,这类患者取卵数量通常较少。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早绝经史的女性,其卵巢储备可能相对较差。
二、促排卵方案与药物反应差异
试管婴儿的促排卵方案并非“一刀切”,而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性化制定。不同的方案会影响卵泡的发育数量。
- 促排方案选择不当:如对于卵巢反应低下者(Poor Ovarian Responders, POR)使用了标准长方案,可能导致卵泡发育不理想。而微刺激或拮抗剂方案可能更适合此类人群。
- 个体对药物反应差:即使使用相同剂量的促性腺激素(如FSH、LH),不同患者卵巢的反应性也存在差异。有些人属于“低反应者”,卵泡生长缓慢或数量少,最终可取卵数自然受限。
- 用药时间或剂量不足:促排卵过程中若监测不及时,可能导致用药时间过短或剂量不足,影响卵泡充分发育。
三、基础卵泡数量(AFC)本身较少
在月经周期第2-3天通过阴道超声检查可评估双侧卵巢的基础卵泡数量(AFC)。AFC是预测卵巢反应的重要指标。
若AFC本身只有3-5个,即使经过促排,最终成熟并可取的卵子数量也难以大幅提升。这类情况常见于卵巢储备低下或既往有卵巢手术史的患者。
四、卵巢手术史或盆腔疾病影响
- 卵巢囊肿剔除术:曾因巧克力囊肿、畸胎瘤等接受过卵巢手术的患者,可能会在手术中损失部分正常卵巢组织,影响卵泡储备。
- 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卵巢周围粘连,影响卵泡发育和取卵操作的顺利进行,间接导致取卵数量减少。
五、生活方式与心理因素
虽然不如生理因素直接,但长期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吸烟、肥胖或过度消瘦等,都可能影响内分泌平衡,进而干扰卵泡发育。心理焦虑也可能影响治疗配合度和身体反应。
六、取卵操作与卵泡成熟度
并非所有发育中的卵泡都能成功取到卵子。有时B超下可见多个卵泡,但穿刺后发现部分为空卵泡或未成熟卵子。这可能与:
- 卵泡成熟度不一:促排过程中卵泡发育不同步,部分卵泡未成熟或已过熟。
- 空卵泡综合征(Empty Follicle Syndrome, EFS):极少数情况下,尽管卵泡形态正常、激素水平达标,但取卵时却无法获取卵母细胞,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药物代谢、触发时机或个体差异有关。
如何应对取卵少的情况?
- 全面评估卵巢功能:通过AMH、AFC、性激素六项等指标,提前了解卵巢储备。
- 个性化促排方案: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促排方案,必要时可考虑累积周期取卵。
- 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提升卵子质量。
- 心理调适:避免过度焦虑,积极配合治疗,提升整体成功率。
结语
取卵数量少并不等于试管婴儿失败。卵子质量有时比数量更为关键。即使只获得少数卵子,只要卵子质量良好、胚胎发育正常,依然有成功妊娠的可能。患者应理性看待取卵结果,与专业医生密切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后续治疗计划,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