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上后有哪些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上后有哪些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本应位于子宫腔内的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以外的部位,如卵巢、输卵管、盆腔腹膜、肠道甚至膀胱等处。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仍会随月经周期发生出血和增生,引发炎症、粘连、疼痛等一系列问题。据统计,约10%的育龄女性受到此病影响,尤其在25-45岁女性中更为常见。然而,由于症状多样且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许多患者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本文将详细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帮助女性更好地识别这一“沉默的疾病”。
1. 痛经:最典型且常见的症状
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突出的表现之一。与普通经期不适不同,异位症引起的痛经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继发性.痛经,即原本无痛经的女性在某次月经后开始出现疼痛,并且逐年加剧。疼痛多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持续整个月经期,甚至延续至经后数日。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腹部、腰骶部,可放射至大腿或肛门,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全身反应。疼痛程度与病灶大小并不完全成正比,部分患者病灶较小但疼痛剧烈,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2. 慢性盆腔痛
除了经期疼痛,许多患者还会经历非周期性的慢性盆腔疼痛。这种疼痛可能在月经间期持续存在,或在排便、性生活时加重。疼痛源于异位内膜引起的盆腔组织粘连、炎症反应以及神经受压。部分患者描述为“钝痛”、“坠胀感”或“刺痛”,位置多在下腹深处或盆腔两侧。慢性疼痛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 性交疼痛
性交痛(Dyspareunia)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另一重要症状,尤其在深部性交时更为明显。当异位病灶累及子宫直肠陷凹、骶韧带或阴道后穹窿时,性生活过程中器官移动会刺激病灶,引发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常使患者对性生活产生恐惧或回避,进而影响夫妻关系和心理健康。
4. 月经异常
约3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月经紊乱。常见表现包括:
- 经量增多:由于异位内膜影响子宫收缩或合并子宫腺肌症,导致月经量显著增加,甚至出现贫血。
- 经期延长:月经持续时间超过7天,或经间期点滴出血。
- 不规则出血:非经期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或病灶出血有关。
5. 不孕
不孕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并发症,约30%-50%的患者伴有生育困难。其机制复杂,包括:
- 盆腔解剖结构改变:粘连导致输卵管扭曲、堵塞,影响卵子拾取和运输。
- 卵巢功能受损:巧克力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坏正常卵巢组织,影响排卵。
- 免疫和内分泌异常:盆腔环境改变,不利于精子存活、受精及胚胎着床。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不孕检查中被发现。
6. 肠道和泌尿系统症状
当异位病灶侵犯肠道(如直肠、乙状结肠)或泌尿系统(如膀胱、输尿管)时,可出现相应症状:
- 肠道症状:经期腹泻、便秘、排便疼痛,甚至便血(多为经期出现)。
- 泌尿系统症状:经期尿频、尿急、排尿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血尿或肾积水。
7. 其他少见症状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肩痛(膈肌受累)、咳血(肺部转移)或经期气胸等罕见表现,提示病灶已扩散至胸腔。
结语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多样,从痛经、慢性盆腔痛到不孕、月经异常,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由于症状隐匿且个体差异大,建议有上述表现的女性尽早就医,通过妇科检查、超声、MRI或腹腔镜确诊。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药物或手术)可有效缓解症状、保护生育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关注身体信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是应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