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胚胎是如何评级的?胚胎评级低还有移植的必要吗?
试管婴儿胚胎是如何评级的?胚胎评级低还有移植的必要吗?
对于正在经历试管婴儿(IVF)治疗的夫妇而言,“胚胎评级”是一个既关键又令人困惑的概念。当拿到胚胎评级报告时,看到“8C-II”、“4BB”这样的代码,很多人会感到迷茫,甚至因评级不高而感到沮丧。那么,试管婴儿的胚胎究竟是如何评级的?一个评级较低的胚胎,是否还值得被移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试管婴儿胚胎是如何评级的?
胚胎评级是生殖实验室专家根据胚胎在特定发育阶段的形态学特征进行的评估,目的是挑选出最具发育潜能、最有可能成功着床并发育成健康胎儿的优质胚胎。评级主要依据两个关键时间点:第3天(D3)的卵裂期胚胎和第5-6天.(D5/D6)的囊胚期胚胎。
1. 卵裂期胚胎(D3)评级
在受精后第3天,胚胎通常发育到6-8细胞阶段。评级主要看三个指标:
- 细胞数(Cell Number):理想状态是7-9个细胞,过少或过多都可能影响发育潜力。
- 细胞大小均匀度(Symmetry):细胞大小是否均匀,越均匀越好。
- 碎片率(Fragmentation):胚胎中无核的细胞质碎片所占比例。碎片率越低越好,通常分为I级(<10%)、II级(10%-25%)、III级(26%-50%)、IV级(>50%)。
评级格式通常为“细胞数+碎片等级”,例如“8C-II”表示8个细胞,碎片率为II级(10%-25%),属于质量较好的卵裂期胚胎。
2. 囊胚期胚胎(D5/D6)评级
囊胚是胚胎发育的更高级阶段,结构更复杂,评级也更为精细。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Gardner评分系统,包含三个部分:
- 囊胚扩张程度(扩张级别,1-6级):1级为早期囊胚,6级为完全孵化的囊胚。通常3级以上(完全扩张)才具备移植价值。
- 内细胞团(ICM)质量(A-C级):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A级(细胞多、紧密)、B级(细胞较少、松散)、C级(细胞很少)。
- 滋养层细胞(TE)质量(A-C级):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盘。评级标准与ICM类似。
评级格式为“扩张级别+ICM等级+TE等级”,例如“4AA”表示4级扩张的囊胚,内细胞团和滋养层均为A级,是顶级优质囊胚。
二、胚胎评级低,还有移植的必要吗?
这是许多患者最关心的问题。答案是:有,但需综合评估。
首先,必须明确:胚胎评级是“形态学”评估,而非“遗传学”评估。 评级反映的是胚胎的“外貌”和当前发育状态,但无法100%判断其内在的染色体是否正常(即是否存在非整倍体)。临床上有大量案例显示,评级为B级甚至C级的胚胎成功着床并诞生健康宝宝。
为什么低评级胚胎也值得考虑移植?
- 动态发育潜力:有些胚胎发育较慢,D3时评级不高,但到D5可能发育成优质囊胚。反之,一些D3评级高的胚胎也可能在后续发育中停滞。
- 评级存在主观性:尽管有标准,但评级仍依赖胚胎师的经验,存在一定主观差异。
- “低评高能”现象:部分形态学评级一般的胚胎,可能染色体正常,具备完整的发育潜能。
- 患者个体差异:对于高龄、卵巢功能减退或反复取卵周期获胚数少的患者,即使评级较低的胚胎也可能是珍贵的生育希望。
什么情况下可考虑移植低评级胚胎?
- 患者可移植胚胎数量有限,低评级胚胎是唯一或少数选择。
- 经过遗传学检测(如PGT-A),确认低评级胚胎染色体正常。
- 患者既往有低评级胚胎成功妊娠的案例。
- 医生综合评估患者年龄、子宫环境、既往治疗史后认为有成功可能。
结语
胚胎评级是试管婴儿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但并非决定成败的唯一标准。面对评级不高的胚胎,不必过度焦虑或轻易放弃。建议与主治医生充分沟通,结合自身情况(如年龄、卵巢储备、胚胎总数、是否有遗传学检测结果等)进行个体化评估。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即使是评级较低的胚胎,也可能成为孕育新生命的宝贵机会。科学、理性、积极的心态,同样是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