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无精子症,与小时候的这个常见病有关?

男性无精子症,与小时候的这个常见病有关?.

男性无精子症,与小时候的这个常见病有关?

在现代社会,生育问题正逐渐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挑战。当一对夫妻长期备孕未果时,医学检查往往会指向一个令人担忧的结果——无精子症。无精子症是指多次精液离心沉淀后,在显微镜下未能发现精子,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临床数据显示,无精子症约占所有男性不育病例的15%-20%。面对这一诊断,许多人不禁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无精子症?除了遗传、激素异常或外伤等因素,一个常常被忽视的“童年隐患”浮出水面:流行性腮腺炎引发的睾丸炎

腮腺炎:不只是“大嘴巴”,还可能影响生育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典型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疼痛,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不适。由于该病在儿童中较为普遍,且多数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可自愈,因此常被视为一种“小病”。然而,其潜在的并发症却不可小觑,尤其是对男性生殖系统的长期影响。

当腮腺炎病毒进入血液后,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侵犯睾丸,引发病毒性睾丸炎。据统计,青春期后的男性感染腮腺炎,约有14%-35%会并发睾丸炎,而在儿童期发病者,这一比例相对较低。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儿童时期未出现明显睾丸炎症状,病毒仍可能对睾丸组织造成隐匿性损伤。

睾丸炎如何导致无精子症?

睾丸是精子生成的唯一场所,其内部的曲细精管是精子发育的“工厂”。腮腺炎病毒侵袭睾丸后,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甚至出血和组织坏死。这种炎症过程会破坏曲细精管的结构,损伤生精细胞,严重时可导致睾丸萎缩。

男性无精子症,与小时候的这个常见病有关?

更关键的是,一旦生精功能受到不可逆损害,即使炎症消退、睾丸外观恢复,其内部的生精能力也可能已永久丧失。这种因睾丸实质受损而导致的无精子症,属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即睾丸本身无法产生精子,而非输精管道堵塞所致。

临床研究显示,曾患腮腺炎性睾丸炎的男性,其精子密度显著低于正常人群,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无精子症。尤其是在双侧睾丸均受累的情况下,不育风险更高。

为何容易被忽视?

尽管腮腺炎与睾丸炎的关联已有明确医学证据,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一风险往往被低估。原因有三:

  1. 症状隐蔽:儿童患病时,可能仅表现为腮腺肿痛,家长和医生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症状上,忽略了对睾丸的检查。
  2. 延迟显现:睾丸功能的损害可能在多年后才显现,等到成年备孕失败时,早已忘记儿时的病史。
  3. 认知不足:公众普遍缺乏对腮腺炎并发症的认知,误以为“大嘴巴”只是普通的儿童病,无需特殊关注。

如何预防与应对?

预防胜于治疗。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麻腮风联合疫苗(MMR)。我国自1998年起将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建议儿童在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一剂。按时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从而避免后续并发症。

对于已确诊为无精子症的男性,应及时就医,通过精液分析、性激素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及阴囊超声等手段明确病因。若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部分患者仍可通过显微取精术(TESE或micro-TESE) 在睾丸中寻找残存的精子,结合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实现生育愿望。

结语

男性无精子症并非总是“无迹可寻”。小时候常见的腮腺炎,尤其是并发睾丸炎的情况,可能是埋藏在岁月深处的“生育隐患”。作为SEO从业者,我们深知信息传播的力量。希望通过本文的科普,提升公众对儿童传染病远期影响的认知,倡导科学育儿与疫苗接种,从源头上减少男性不育的发生。健康,始于预防;生育力,亦需从小守护。

Copyright © 2025 要子 yaozi.net  粤ICP备2025389338号  XML地图  网站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