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甲减、腺肌症,移植3次失败后,她终于也当妈了
多囊、甲减、腺肌症,移植3次失败后,她终于也当妈了
凌晨三点的产房外,李婷(化名)抱着刚出生的女儿,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这个曾经被医生告知“自然怀孕几率极低”的女人,历经三次试管移植失败、长期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腺肌症抗争,终于在34岁这年,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小生命。
她的故事,是无数备孕女性的真实缩影——身体的挑战、心理的煎熬、希望与失望的反复拉扯。而她的成功,也为那些仍在求子路上挣扎的人点亮了一盏灯。
一、三座大山:多囊、甲减、腺肌症的围攻.
李婷的备孕之路从一开始就布满荆棘。28岁那年,她被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这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导致她月经不规律、排卵困难,自然受孕几乎成了奢望。
更雪上加霜的是,体检中又查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甲减不仅影响新陈代谢,还会干扰激素平衡,增加流产风险。医生明确告诉她:“甲功不达标,怀孕非常危险。”
而最让她痛苦的,是后来确诊的腺肌症。这种子宫内膜异位到肌层的疾病,让她的子宫环境变得“贫瘠”,不仅经期剧痛,还可能导致胚胎难以着床。
“三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尝试自然怀孕两年无果后,她决定走上试管婴儿的道路。
二、三次失败:希望一次次被击碎
第一次试管移植,胚胎质量尚可,但未能着床。她安慰自己:“第一次,经验不足,下次会好。”
第二次,胚胎成功着床,她甚至看到了胎心。然而,孕八周时突然出血,最终稽留流产。那一刻,她感觉天塌了。
第三次,她换了医院、调整了方案,却再次着床失败。连续的打击让她陷入抑郁,整夜失眠,甚至一度想放弃。
“我是不是不该当妈妈?”这个念头反复在她脑海中盘旋。
三、转折点:精准治疗+身心调养
在朋友推荐下,李婷找到了一位专攻疑难不孕的生殖科专家。医生没有急于安排第四次移植,而是为她制定了全面的调理计划:
- 控制甲减:严格服用优甲乐,每月监测TSH、FT4,确保甲功稳定在妊娠理想范围(TSH<2.5mIU/L)。
- 改善多囊:通过饮食调整(低碳水、高蛋白)、规律运动和药物(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排卵功能。
- 缓解腺肌症:使用GnRH-a类药物缩小病灶、改善子宫内环境,并配合中医理疗缓解盆腔炎症。
- 心理干预:接受心理咨询,学习正念冥想,释放长期积压的压力。
整整半年,她没有进行任何移植尝试,而是专注于身体修复和情绪管理。
四、第四次尝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半年后,她的身体指标明显改善:月经规律、甲功正常、腺肌症症状减轻。医生评估后认为时机成熟,重启试管流程。
这一次,胚胎培养采用了最新的三代试管技术(PGT-A),对胚胎进行染色体筛查,挑选出最健康的胚胎进行移植。
移植第10天,验血结果HCG值高达867——成功了!
整个孕期,她在内分泌科和产科的严密监护下平稳度过。虽然仍有早产风险,但宝宝最终足月顺产,体重6斤2两,健康响亮。
五、给同样困境者的建议
回顾这段历程,李婷总结了几点关键经验:
- 不要盲目移植:身体条件不达标时强行移植,只会增加失败和流产风险。先调理,再备孕。
- 重视基础病管理:多囊、甲减、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必须优先控制,这是成功怀孕的地基。
- 选择合适的医疗方案:根据个体情况,灵活运用药物、手术、辅助生殖技术,必要时寻求第二诊疗意见。
- 关注心理健康:不孕带来的焦虑和抑郁不容忽视,寻求专业心理支持至关重要。
- 相信科学,也相信自己:医学在进步,个体差异巨大。别人的经验仅供参考,你的故事由你自己书写。
如今,李婷的抖音账号已拥有数万粉丝,她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人坚持下去。她说:“我不是奇迹,我只是没有放弃。只要方向对了,走得慢一点也没关系。”
对于正在经历类似困境的你,请记住:多囊、甲减、腺肌症不是生育的终点,三次失败也不代表永远失败。 科学的治疗、耐心的调理和不灭的信念,终会带你走向那个温暖的结局——听见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你,也可以当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