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做什么检查?孕期必知的产检项目全攻略

怀孕做什么检查?孕期必知的产检项目全攻略

对于每一位准妈妈来说,怀孕既充满期待,也伴随着对未知的担忧。确保母婴健康是孕期最重要的任务,而科学、规律的产前检查(简称“产检”)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面对纷繁复杂的检查项目,许多准妈妈常常感到困惑:怀孕后究竟要做哪些检查?什么时候做?有什么意义?本文将为您梳理孕期必做的检查项目,帮助您从容应对整个孕期。

一、孕早期(0-13周+6天):确认妊娠与基础评估

孕早期是胎儿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检查旨在确认妊娠、评估母体健康状况,并排查潜在风险。.

  1. 首次产检(通常在6-8周)

    • 血常规、尿常规:检查是否有贫血、感染或肾脏问题。
    • 血型(ABO和Rh):了解血型,特别是Rh阴性血型的孕妇需特别关注,防止新生儿溶血。
    • 肝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评估母体基础代谢状况,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胎儿智力发育。
    • 传染病筛查:包括乙肝、梅毒、艾滋病(HIV)等,及早发现并干预,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 TORCH检查:筛查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这些病原体感染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
    • B超检查:确认宫内妊娠、排除宫外孕,观察胎心胎芽,确定孕周。
  2. NT检查(孕11-13周+6天)

    • 这是孕早期最重要的筛查之一。通过B超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结合孕妇年龄、血清学指标(PAPP-A、β-hCG),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的风险。

二、孕中期(14-27周+6天):重点筛查与结构评估

孕中期是进行胎儿结构畸形筛查和遗传病风险评估的黄金时期。

  1. 唐氏综合征筛查(孕15-20周)

    怀孕做什么检查?

    • 通常在孕15-20周进行,通过抽取孕妇血液,检测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游离雌三醇(uE3)等指标,结合年龄、体重等因素,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的风险。若为高风险,医生会建议进一步进行无创DNA检测(NIPT)或羊水穿刺。
  2. 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孕12周后)

    • 一种安全、准确的筛查技术,通过抽取孕妇外周血,分析胎儿游离DNA,可筛查21三体(唐氏)、18三体、13三体等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准确率高达99%以上,但属于筛查,非诊断。高风险或高龄孕妇(35岁以上)可优先考虑。
  3. 大排畸B超(孕20-24周)

    • 也称“系统超声检查”或“胎儿结构筛查”。这是孕期最重要的一次B超,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对胎儿各器官系统(如大脑、心脏、脊柱、四肢、面部、腹部脏器等)进行详细检查,排查是否存在结构畸形。建议提前预约。

    怀孕做什么检查?

  4.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孕24-28周)

    • 所有孕妇都应进行。通过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值,以诊断妊娠期糖尿病。该病可增加巨大儿、难产、新生儿低血糖等风险,需通过饮食、运动或药物控制。

三、孕晚期(28周-分娩):监测胎儿发育与准备分娩

孕晚期的重点是监测胎儿生长情况、胎位、羊水及胎盘功能,为顺利分娩做准备。

  1. 常规产检(每2-4周一次)

    • 包括测量血压、体重、宫高、腹围,听胎心,检查有无水肿等,评估孕妇健康状况和胎儿生长速度。
  2. 胎心监护(孕34周后)

    • 通过胎心监护仪记录胎心率和宫缩情况,评估胎儿在宫内的安危状态。通常每周一次,孕晚期高危孕妇可能需要更频繁。
  3. B超复查(孕32-36周)

    • 评估胎儿大小、羊水量、胎盘位置及成熟度、胎位(是否头位)等,为分娩方式提供参考。
  4. GBS筛查(孕35-37周)

    • B族链球菌(GBS)筛查。通过阴道和直肠拭子培养,检查是否携带GBS。若为阳性,分娩时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新生儿感染。
  5. 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复查

    • 临近分娩,需再次评估母体血液系统、凝血功能及器官功能,确保分娩安全。

温馨提示

  • 遵从医嘱:以上为常规检查项目,具体安排需根据个人情况(如年龄、病史、家族史)和医生建议进行调整。
  • 按时产检:规律产检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切勿因工作忙或感觉良好而延误。
  • 保持沟通: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

怀孕是一段奇妙的旅程,科学的产检是守护母婴健康的坚实盾牌。了解这些检查项目,不仅能减轻您的焦虑,更能让您更主动地参与到孕期管理中,与医生携手,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Copyright © 2025 要子 yaozi.net  粤ICP备2025389338号  XML地图  网站模板